
製圖 王璟 杭州日報訊 2019年10月17日,科技部覆函浙江省人民政府,支持杭州市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杭州成為繼北京、上海之後批覆的第三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 為什麼又是杭州?這個“城市之問”的答案,在很多領域都能找到答案。 科技創新要素充分集聚,高端創新平台建設加快推進,人才生態不斷優化,全域創新格局取得新進展……“十三五”期間,杭州瞄準世界科技前沿、緊跟時代發展趨勢,在科研、應用、產業等方面都取得了飛躍式發展,創新驅動首位度持續提升。 一組數據,可以形象地展現出杭州創業創新的蓬勃態勢:2019年,全市發明專利申請量和發明專利授權量分別為43356件和11748件,增長18.7%和14.4%。累計擁有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749家,其中國家級42家;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11家,省級技術創新示範企業11家。科技企業孵化器178家,其中國家級41家,省級92家。眾創空間180家,其中省級132家。 藍圖繪就,變革加速;潮流浩蕩,順勢而為。在“十三五”收官的關鍵時期,劍指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的杭州,正源源不斷以科創賦能實業、讓人才引領創新,逐浪新經濟潮頭。 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聚焦“高精尖”,紅外熱成像產品鏈強勢崛起;運用數字賦能,在線教育、遠程問診等新興行業脱穎而出;將AI算法應用於基因組分析、臨牀診斷等領域,助力疫情防控;直播電商拉動消費升級,展現蓬勃向上姿態……厚積已久的杭州數字經濟產業,在這次疫情中得到了淬鍊,更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十三五”期間,杭州深入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已然成為全市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通過大力推進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杭州數字經濟與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雙引擎”正持續做優做強,迸發出新的火花。 今年以來,杭州企業不僅瞄準高端製造、加快產業升級,還積極打通產業鏈協同、加快網絡化服務型製造。落户錢塘新區的中欣晶圓發展迅速,其工廠生產的8英寸半導體硅片年產可達420萬枚,填補了杭州集成電路產業製造環節的短板;由格力電器自主研發的自動化產品已經覆蓋工業機器人、智能AGV、數控機械手、大型自動化線體等眾多領域……如今,全市科技支撐引領能力顯著增強,科技創新為杭州產業優化升級注入了新動能。 與此同時,杭州還把科技成果轉化作為科技創新效益釋放的關鍵,通過搭建融資平台、提供扶持政策等途徑不斷優化創新環境。今年上半年,杭州積極引進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簽約共建杭州中科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搭建科技成果轉化平台;在支持企業核心技術研發上,杭州對“支持5G的全制式無線終端智能管控與授權安全通信系統的研發與示範應用”“基於功率半導體集成的新能源汽車高頻雙向變換器研究及產業化”等10多個科研項目提供資源支持,並組織專家進企業,幫助企業破解發展中的技術瓶頸。 創新要素支撐堅實,動能轉換趨勢良好。今年上半年,全市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030.9億元,同比增長4.7%;全市有獨角獸企業31家,準獨角獸企業142家,企業總估值超3100億美元,數量和估值名列全國前茅。 打造最優“雙創”生態 以人才引領科技創新 “杭州意識領先、政策領先、服務領先,在土地、租金、人才等方面,真刀真槍、真情實感地支持企業。”網易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丁磊對杭州的人才發展生態有如此評價。 抓住科技創新和人才的“牛鼻子”,才能下好高質量發展的“先手棋”。“十三五”期間,得益於政策、人才、平台、資本和環境“五位一體”生態體系的綜合施效,杭州已然成為英才匯聚的創新沃土。如今,“阿里系”“浙大系”“海歸系”“浙商系”等各路雙創精英錢塘會師,數以萬計的大學生創業者和高層次人才支撐起雙創根基,保障着杭城創業創新活力的持續激發。 截至6月底,全市各類企業通過市“115”引智計劃引進能突破關鍵技術、帶動產業發展的外國人才2000餘名,推動1200餘項技術創新。 高端人才快速聚集、科技創新成果凸顯,離不開杭州精準務實的政策兑現和無微不至的服務關懷。 今年以來,面對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雙重考驗,杭州引才政策不斷加碼,為人才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和支持。從戰“疫”引才八大舉措到大學生“雙創”黃金十條,從“人才碼”到大學生“青荷碼”,非常時期的種種政策利好,既為疫情影響下人才就業創業增添信心和砝碼,也更好地吸引全球英才來杭追夢圓夢。 人才是第一資源,是經濟發展的“源頭活水”。目前,全市人才總量276.7萬,累計引進海外歸國留學人員5.5萬名、外國人才3萬名,杭州已成為國內外高層次人才、項目、資金落地重要基地。 站在新的歷史時期,杭州將以城市國際化為契機,堅持高端引領,大力引進聚集國際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為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注入強勁人才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