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來找你辦電話卡和銀行卡 還付你報酬 這個忙千萬別幫! 每日商報訊 只要新辦一張銀行卡、手機卡就能拿到好幾百塊錢,聽到這樣的“好事”,不少人都非常心動。殊不知,他們在承擔自己個人信息泄露風險的同時,已經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10月10日,國務院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聯席會議部署全國開展“斷卡”行動。昨天上午,杭州公安召開“斷卡”行動順豐國際集運發佈會。一個月以來,杭州警方共打掉銀行卡、手機卡涉案團伙48個,破獲案件460餘起,抓獲嫌疑人550餘人,納入懲戒名單500餘人,收繳銀行卡630餘張,收繳手機卡900餘張。 在校大學生變成“校園代理” 通過非法買賣銀行卡獲利 曉徐(化名)是杭州某高校的在校學生,2019年,他通過朋友認識了一名社會人士。這名社會人士告訴他,現在有一個賺錢的好機會,只需要幫忙新辦一張電話卡和銀行卡就能收到一筆不小的費用,大概在1500—3000元。曉徐清楚天上不會掉餡餅,這筆錢也沒有這麼好賺就拒絕了對方。 沒想到,後面幾天,對方又聯繫了曉徐好幾次。當時正好月底,曉徐的生活費也快見底了,猶豫再三,抱着僥倖的心理,他答應了做這件事。跟着對方的指示,曉徐先去辦了一張手機卡,然後再新辦了一張銀行卡,開通網上銀行、手機銀行,並綁定新辦的手機號。做完這些事情以後,曉徐將手機卡、銀行卡、U盾這一整套資料給對方,並收到了報酬。 有一就有二,由於一個人辦卡次數有限,曉徐便做起了“校園代理”,發展下線。他拉動同學們辦這兩張卡,承諾每張給800—1000元的勞務費,而每人大多能辦四五張卡。 拱墅分局小河派出所副所長趙虎告訴記者,有些學生的法律意識不強,根本不知道這是件違法犯罪的事情。“上家會跟他們説這些卡是用來給公司刷淘寶訂單的,不會觸犯法律,萬一出現什麼問題,只要及時註銷就不要緊的,其實這些話都是假的。” 趙虎説為了防止銀行起疑心,上家還會教學生們一些簡單的話術,應對問答。 前段時間,這個以在校大學生為主從事電信詐騙灰色產業犯罪的團伙被拱墅警方打掉。截至目前,該案已對8名涉案嫌疑人採取刑事強制措施,共串並全國案件49起,涉案金額1100餘萬元。這49起幾乎都是網上冒充公檢法進行詐騙的案件。 記者瞭解到,一個月來,杭州警方強勢推進“斷卡”颶風行動,集中偵破一批電信網絡詐騙“兩卡”違法犯罪案件,集中整治開辦販賣手機卡、物聯網卡、個人銀行卡、對公賬户及結算卡、非銀行支付機構賬户,集中曝光一批開辦“兩卡”較多的通訊運營商和銀行網點,集中懲戒一批“兩卡”違法失信單位和人員等四個方面採取多種措施。 在連續三次發起的“斷卡”颶風行動中,蕭山公安分局抓獲一名重大作案嫌疑人譚某某,並順藤摸瓜,先後在蕭山本地、南京、無錫等地抓獲王某某等8名主要犯罪嫌疑人。上述犯罪嫌疑人分工負責,通過辦卡、轉賣、收卡等層層販賣,將40元一張電話卡以330元至400元的價格轉手到詐騙分子手中。江干公安分局在九堡轄區先後抓獲將自己開辦的個人銀行卡販賣給他人用於資金走賬的6個嫌疑人,繳獲銀行卡50餘張,該6人先後獲取3萬餘元。上述人員有外地來杭務工作人員,有杭州本地人員,他們之間相互交織,信息互享,已把販賣銀行卡作為了生存之道,基本形成灰色產業鏈等。 加入投資微信羣 臨安女子7天被騙20餘萬元 電話卡、銀行卡非法買賣會帶來什麼危害?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高發! 今年9月,臨安的許女士被網友拉進一個投資理財的微信羣。羣裏每天有“老師”指導投資理財,講解理財方面的知識點,分享理財經驗和收益情況,顯得十分專業。一開始,許女士比較謹慎,一直潛水觀望。時間久了,許女士發現根據“老師”講的操作,羣友總體上都能賺錢,她也有點心動了。 |